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我们的乡村旅游

    北大峪村     2017-09-06 21:26:07     浏览:6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北大峪村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    如果非要找一个能记得住乡愁的地方,阳城县东冶镇三联村就是一个理想的选择。今年入夏以来,就有许多北京、河南、新疆以及我市的游客成群结队来到这个偏远的村庄赏景消暑。和许多大山深处的村庄一样,三联村偏远、宁静,甚至让人遗忘。然而,当全域旅游的清风吹进这个村庄后,他们仅用一年多时间,就对曾经熟悉却又漠视的自然景观进行改造提升,赋予文化内涵,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,诱得游人不得一来再来。

    大山深处的精致世界“早知道你们这里满山都是红叶,就不去北京香山看红叶了,真后悔!”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深秋,村民李玉兰的一位西北亲戚不无遗憾地说。没错,三联村美景很多,遍布在所辖的槐树腰、李不烂、挫堆三个自然庄的山山岭岭。槐树腰村前300米处的河滩,有大片大片的青石,或像狮头,或似龟身,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;在这个绿树、青石交融的世界,有的树木穿石而生,有的树木破石刺天,以一种蓬勃的姿态传达着无坚不摧的生命力。挫堆村前一公里外,有处呈月牙儿形状的深百米、长半公里的断崖绝壁,壮观而险峻,远眺群山如黛,层峦叠嶂;月牙儿底处,田园如画,鸡犬相闻,村舍、河流、梯田、山丘一览无余。老龙洞历来是村民们口口相传的神秘之地。洞内奇观迭现,石钟、石笋、石像造型各异、数不胜数,一条地河穿插洞中,给龙洞增添一分生机。由于淤泥长年积淀,人们爬进两三百米就得折返。大馍尖山是三联村海拔最高的地方,站在山巅,阳城、济源、泽州三地风光尽收眼底,山长水阔的美景,奇峰罗列的壮丽,让人顿生一种指点江山的豪迈。然而,在乡村旅游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或成为一个发展理念的时候,这里的山,这里的树,这里的石头却是李玉兰这些村民心里的一个包袱:石头上又不长庄稼,有什么用?出门不是下沟就是翻山,望着它愁不愁?遍布山上山下的绿树、灌木,其利用价值又在哪里?年已古稀,曾经当过村民组长的挫堆村村民张总战说,即使后来采矿炼铁的年代,这些青山绿水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“金山银山”。
    一幅永恒的写意山水画2015年,阳城县南部山区“百里画廊”,将东冶镇的蔡节、古河等5个村列入旅游大通道规划中,却没有一山之隔的三联村,这就意味着三联村将失去一次发展机遇。在村支书刘来虎看来,被规划的村不仅能得到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政府扶持资金,而且一旦纳入全域旅游,那将会拥有流不断的滚滚黄金。眼看要错过绝佳的发展机会,大家都急了。“三联村处在董磨旅游线路中的龙腾位置,怎么能不顾呢?”2015年冬,刘来虎一趟趟跑到镇里县里,终于要了“名分”。从此,全村人打造旅游景区的那把火燃烧起来了。张总战率领十多个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,用铁锤、铁锨、钢钎、小平车这些最原始的工具清理老龙洞淤泥。洞内空间狭窄,他们就跪着干;他们当中有三四个都患有重病,可一天不落;早晨8点到洞内,中午也不回家,在工地午休两小时后,一直干到下午6点。从春到秋9个月,清理淤泥3000多方,使洞内高度均超过两米,长度达1500多米,人们进出老龙洞再也不用爬着了。村干部率领其余村民用镰刀、镢头、斧头劈出一条条通往各景点的便道,又栽下2000多棵柳树、塔松等风景树和2000亩连翘,使绿色的三联村处处充满生机。同一时刻,村里投资30多万元,建成了全县唯一一条宽2.5米、长达1120米、通往“月亮崖”的彩色印花路;又在月亮崖顶部建成60米长的仿树藤护栏,在其一侧的树上挂上一盏盏随风起舞的红灯笼。至此,俊秀的群山、叠翠的小路、夺目的红灯笼如一幅写意的山水画,永远定格人们眼中。给景区赋予文化内涵,才能表现出它的魅力和生机。于是,村里几个“乡贤”把三个村庄的月亮崖、老龙洞、鲤鱼石等特色风光归纳出“三庄八景”,并赋予它们“文化元素”——给静卧在槐树腰村前的那大片青石和参天树木冠以“神兽园”,再附上一段神话:王母娘娘吃饭时掉下一根筷子,天兵天将寻找时,被这里的风水宝地迷住,不肯回天。于是,筷子生根成树,天兵天将化作神兽。给月亮崖底的那大片平整的数十亩土地起名为“小济源”,给镶嵌在其间的庙宇、山丘起名为“三龟斗凤图”。山还是那山,树还是那树,石头还是那石头,却因环境变化,观念变化,时代发展,三联村有了腾飞的梦想。
   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三联村刚掀起“美丽盖头”,一批又一批的摄影师来了,一茬又一茬的文化人来了,北京、河南甚至新疆的游客也来了。入夏以来,一天最多达到300多人,光媒体就来了8家,前后采风12次。面对每位游客,三联村人都有一个心愿,就是让他们记住三联风光、记住三联文化、记住三联精神。“你看这石头像不像狮子的头?”“你看这石头多像飞腾的巨龙……”当有的客人摇头时,刘来虎会耐心地说:“你站到我这个角度看,怎么会不像呢?”“你看这块青石上天然形成的‘鱼’,一边还刻印‘同治五年五月’,你说历史悠久不悠久?”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果真,站在恰当的角度,这些冰冷的石头一个个活灵活现,游人由衷地点头称是。老龙洞位于挫堆村最低处,来去路上两公里,弯弯曲曲的羊肠坂道高一脚低一腿,走不上几步便气喘吁吁,更别说是烈日高照的大夏天了。然而,已是56岁、身高1米82、体态壮实的刘来虎不顾汗流浃背,耐心地讲述景区的每个神话,掏心窝地说着村里建设景区的感人故事。“有些人猜想,村里修路和清理老龙洞的淤泥,可能要花二三百万元,可我们只花了60多万元,而且这60万全是借来的。”他说,三联村人穷,但愚公移山的精神还在,这是我们做旅游最宝贵的财富。趁着游客站在半山腰稍歇片刻的机会,刘来虎还要把村里未来规划道个一清二楚:重点打造“一洞三园三台”。一洞即老龙洞,三园即百兽园、垂钓园、采摘园,三台即月亮崖、大馍尖山和牛舌头三个观景台。这样,“三庄八景”就更丰满、更具有观赏性。望着刘来虎魁梧的背影、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和一腔热情,许多游客看到了三联人身上的一种精神、一种自信和一种渴望。今天的三联村村民们几乎都像刘来虎一样,学着说普通话,试着当导游员,到了中午,他们还会把香喷喷的农家饭端至游客眼前。       听不尽的神话故事、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、原汁原味的农家美食,让游客抒发怀旧胸意、享受田野风光、收获闲情逸致,而自身在这个过程中打造美丽家园,奔向富裕小康,这就是三联人的文化旅游梦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